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武王即位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殷未孙受德,迷先成汤之明,侮灭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显闻于昊天上帝(《周书》。克殷解》:“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尹逸策。《史记。周本纪》作尹佚荚祝曰:“殷之末孙季,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祗不祀,昏暴南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齐世家》作“史佚策祝。”)
成王 西周初 · 尹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
有令,信而不食言”。
王曰:“其度安在”?
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王曰:“惧哉”。
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
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
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
若何其无惧也(《说苑。政理》)”?
春秋论(中)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六
《书》之百篇,圣人未尝刊正。
虽则圣帝哲王、贤臣良辅相与都俞告戒之语,不必损益,然其载录始终,固有大略,可贻训矣。
成王剪桐,欲封康叔史佚以为天子之言无戏,乃遂其命;
董狐良于书法,仲尼称其不隐;
左丘明有所好恶,率与圣人同。
古之为史者,才虑卓然如此,岂独记事之体,而无以取信于后哉?
然则学者详于经而略于史何也?
岂非经以道胜而史以事胜欤?
经虽以道胜,据其事而后见焉,则史之体固不可略也。
史之书曰「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者,记事之体也。
元年者,君之始年也;
者,编年具四时也;
王正月者,时王之正月也;
公即位者,即位于此(下阙)
张岩知枢密院事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八、《山房集》卷二
朕眷求贤辅,宁敉武功。
立政立事而相我家,久参陪于国秉;
惟时惟几而敕天命,肆专擢于枢谟。
委注益深,仪图惟旧。
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权监修国史日历同提举编修敕令、兼同知国用事广陵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张岩,怀才伟异,令德端凝。
仁义弼于朕躬,俊杰识乎时务。
太平之略非一士,望耸于栋隆;
北辰居所环众星,具瞻于魁极。
自王庭之迪简,肆贤誉之昭宣
抨弹争烈日之严,论駮擅回天之力。
四辅史佚在右,陶成宁壹之风;
三年周公居东,蔼著遄归之绩。
荐膺图任,旋付本兵
取人不以己长,特效君之众美;
有猷入告尔后,每虑敌于万全。
朕若稽旧章,分畀二柄。
虽制胜御人本繇一道,方赖兼资;
然修戎立武以整六师,莫如因任。
夫庙堂欲销未形之患,帷幄当运决胜之筹。
若虞机之张,于度则释;
庶桑荫之徒,其功不成。
惟卿远算深谋,加之专心致志。
矧夙殚于忠力,必尽展于经纶。
噫!
宵旰进股肱之臣,既登庸之无竞;
夙夜宥密之命,庶耆定之有期。
往哉汝谐,祗若予训。
可依前官,特授知枢密院事,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馀如故。
皇太后疏请以桓郁刘方侍讲 东汉 · 窦宪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
天子之善成乎所习。
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
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
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
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
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
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
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
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
宜令、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后汉·桓郁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二作「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资,不肃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独对小臣,非所以揄扬圣心、增益辉光者。窃见屯骑校尉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人师,行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为帝师。愚以为可长乐少府,入授帝经」。)
上安帝疏谏宠外戚 东汉 · 翟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八
臣闻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孙通背秦而归汉,彼非自疏其君,时不可也。
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覆地。
伏惟陛下应天覆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
盖远者难明,请以近事徵之。
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
岂不以势尊威广,以致斯患乎?
及其破坏,头颡堕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
夫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
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
陛下诚仁恩周洽,以亲九族。
然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宁无摧折?
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臣恐威权外假,归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
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最安危之极戒,社稷之深计也。
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
文帝爱百金于露台,饰帷帐于皂囊。
或有讥其俭者,上曰,朕为天下守财耳,岂得妄用之哉,至仓谷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雕伤,卒有不虞,复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
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其法度素定也。
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佐,虽欲崇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
去年已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身恐惧,则转祸为福;
慢天戒,则其害弥深。
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
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后汉·翟酺传》。)
论罢司马光枢密范镇封驳司不当奏熙宁三年三月1070年3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臣前日延和面奉圣旨,议改青苗法,复常平旧制,又患诸路提举非其人,有意更易。
臣切喜叹,以为中外之论,正欲如此,而圣谕及之,真臣等之所望、四方之所幸也,翘足企首,以俟德音。
昨日,又闻罢司马光枢密副使,罢范镇进、封驳司
若以司马光争论青苗新法,拒违诏除,从而和之,驳正而不肯下,则是青苗之议,持之尚坚,而延和宣谕,或亦有不果者欤?
臣屡尝奏闻,青苗新法,极为细事,徒以大臣讲求不详,议论不审,而仓卒茍且,扰动天下,故人情不安,论难锋起。
当此时,虽有善谋良法,难以推行,况考之于古而或差,施之于今而未当,措置舛错,如此其甚者哉?
奈何以难行之法,恶人议之,至罢一枢密副使,绌一封驳司,流闻四方,所损不细,传载后世,何以观法?
成王剪桐叶以戏叔虞史佚从而封之,曰:「天子无戏言」。
西府之重,何止如封国
司马光之直谅,岂但方于叔虞
诰敕之严,固不并于桐叶。
陛下有戏言之过,则号令之所被,眩人以空虚无用之文;
诰命之所加,示人以玩弄可移之物。
《书》曰:「令出惟行,不惟反」。
《易》曰:「汗其大号」。
令行而更收,汗出而复反,何以使人信,而诛其或惰者乎?
朝廷设官分职,固欲人守其官,士称其职也。
范镇封驳,识者莫不是之,不能听用其言,奈何罢其职任?
《传》曰:「守道不如守官」。
能守其官,是封驳之得人也,遽然罢之,岂将患其不顺己耶?
不顺陛下者多见容,不顺执政者辄见斥,臣恐人主之权,或移于下矣。
失职者固法之所诛,守官者又朝廷之所弃,不知陛下将取固禄保位,茍容其身,以备员充数乎?
不然,何宜进者反听其罢,宜任者反从而黜耶?
臣以陛下致今日之纷纭,而在朝群臣往往求去者何耶?
徒以青苗新法,人情不安,所遣使者,多非其人。
大臣建议而不从,言者力争而不听,至于罢免柄臣之新命,黜责禁近之守官,推劾谏臣之风闻,内外腾沸,骇动四方。
臣切忧他变相缘而生,治乱从此分矣。
伏望圣慈采群论之所长,奋乾刚之独断,稍复常平之旧法,悉罢提举之庶官,自然人情复安,中外如故。
悯怀太子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是以人主得以举无失行,言无口过,德音发闻,扬名后世。
臣等不逮,无能云补,思竭愚诚,谨陈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纳。
其一曰:六行之义,以孝为首,虞舜之德,以孝为称,故太子以朝夕视君膳为职,左右就养无方,文王之为世子,可谓笃于事亲者也,故能擅三代之美,为百王之宗。
自顷圣体屡有疾患,数阙朝侍,远近观听者不能深知其故,以致疑惑。
伏愿殿下虽有微苦,可堪扶舆,则宜自力。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盖自勉强不息之谓也。
其二曰:古之人君虽有聪明之姿,睿哲之质,必须辅弼之助,相导之功,故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
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伏惟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臣谓犹宜时发圣令,宣扬德音,咨询保傅,访逮侍臣,觐见宾客,得令接尽,壅否之情沛然交泰,殿下之美焕然光明。
如此,则高朗之风,扇于前人;
弘范令轨,永为后式。
其三曰:古之圣王莫不以俭为德,故尧称采椽茅茨,禹称卑宫恶服,汉文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身先物,政致太平,存为明王,没见宗祀。
及诸侯修之者,鲁僖以躬俭节用,声列《雅》《颂》;
声冒以筚路蓝缕,用张楚国
大夫修之者,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晏婴相齐,鹿裘不补,亦能匡君济俗,兴国隆家。
庶人修之者,颜回以箪食瓢饮,扬其仁声;
原宪以蓬户绳枢,迈其清德。
此皆圣主明君贤臣智士之所履行也。
故能悬名日月,永世不朽,盖俭之福也。
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台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
诸侯为之者,至于丹楹刻桷,饩徵百牢。
大夫有琼弁玉缨,庶人有击钟鼎食
亦罔不亡国丧宗,破家失身,丑名彰闻,以为后戒
窃闻后园镂饰金银,刻磨犀象,画室之巧,课试日精。
臣等以为今四海之广,万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为侈也。
然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是故居上者必慎其所好也。
汉光武皇帝时,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世祖武皇帝有上雉头裘者,即诏有司焚之都街。
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故能正天下之俗,刑四方之风。
臣等以为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肃然清静,优游道德,则日新之美光于四海矣。
其四曰:以天下而供一人,以百里而供诸侯,故王侯食籍而衣税,公卿大夫受爵而资禄,莫有不赡者也。
是以士农工商四业不杂。
交易而退,以通有无者,庶人之业也。
《周礼》三市,旦则百族,昼则商贾,夕则贩夫贩妇。
买贱卖贵,贩鬻菜果,收十百之盈,以救旦夕之命,故为庶人之贫贱者也。
樊迟匹夫,请学为圃,仲尼不答;
鲁大夫臧文仲使妾织蒲,又讥其不仁;
公仪子相鲁,则拔其园葵,言食禄者不与贫贱之人争利也。
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放,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
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问。
其五曰:窃见禁土,令不得缮修墙壁,动正屋瓦。
臣以为此既违典彝旧义,且以拘挛小忌而废弘廓大道,宜可蠲除,于事为宜(《晋书·江统传》)
吴郡新建范文正公专祠奉安日讲义咸淳十年 南宋 · 潜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二、《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
此三者,春秋鲁穆叔范宣子不朽之说也。
亦尝因不朽之义,而溯古人之所自立者乎?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人之所以与天地并而为三者,以其能立于仁义故也。
天之立不根乎阴阳,则职覆若为而不息;
地之立不因乎刚柔,则职载若为而无疆;
人之立不本乎仁义,则盛德至善若为而民不能忘。
何则?
德以仁义而立,则德为纯德
功以仁义而立,则功为宗功;
言以仁义而立,则言为格言。
固未有无所立而能不朽者,亦未有外仁义而能卓然有立者。
是故本诸身,徵诸庶民,建诸天地而不悖者,仁义而已矣,富贵利达不与焉。
夫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岂教人以好名哉?
谓其不知所以立,而无善之可称耳。
君子而能立万世不可忘之德业,则天下自有万世不能忘之人心。
夫舜以孝,禹以功,皋陶以谟,皆非有意于立,而自能立者,其仁至义尽,弗可尚矣。
后世夷之清,惠之和,管仲之一正天下,史佚周任之有言,亦皆随其所立,传于来世。
彼晋、楚之富,赵、孟之贵,非不自视哆然也,往往于荣华之飘风,不踰踵而已为埃尘矣。
曾子曰:「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夫仁义理也,万形皆有敝,惟理独不朽。
宣子乃以世禄为不朽,不知物之至易朽者,莫世禄若也。
穆叔之对,以立德为上,立功次之,立言又次之,且證之曰:「臧文仲既没矣,其言立」。
由是观之,则德也,功也,言也,苟立其一,亦可不朽,而况三者俱立,有如文正范公者乎!
公生我朝盛时,实钟天地间气,光明俊伟,二三百年后,犹使人竦然起敬,况当时乎!
考亭朱子论本朝人物,或叹其初,或议其后,独于公而称其杰出之才。
夫才而谓之杰出,则必有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者矣。
盖公之于仁义,如饥渴之于饮食,须臾不置,其见于修身、齐家、处宗族、待闾里、居官行事、爱民利物浩如也,此非昔人所谓道大德具者乎!
我是以知公之德之立,皆仁义之所充拓。
陈宫壸之戒,弭朝廷之忧,腹中甲兵,西贼破胆,而天章一疏,实将振起我宋一代之治。
若使尽见施行,则后来者无所用其纷更,而国家蒙福,莫之与京矣。
此非韩公所谓大忠伟节者乎!
我是以知公之功之立,皆仁义之所成就。
公在天圣中宰相书,无虑万言,经济规模,大抵略见。
其后为牧守,为将帅,为执政,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言之必可行也,高文大册,小篇短章,靡不粹然一出于正。
此非苏子所谓有德有言者哉!
我是以知公之言之立,皆仁义之布濩流衍。
天地付公以不群之资,而公能自立其于天地,相为不朽之事,而富贵利达,固不足为公轻重也。
嗟夫!
孰不为德,而立德难,若存若亡,德乌乎立?
孰不为功,而立功难,倏成倏隳,功乌乎立?
孰不为言,而立言难,可无可有,言乌乎立?
惟立始能不朽,惟不朽始可言立。
若公则言非徒言,而功皆酬其言;
功非徒功,而功皆本于德。
无他,仁义以为之主也。
德立则功与言俱立矣,是又合穆叔之所谓三者而一之,此之谓不朽,信乎其不朽也!
彼皇皇汲汲于富贵利达,而不知可大可小者之为何事,卒于下同众人泯灭以尽者何可胜纪!
其视公之所立,果何如哉!
凡公宦辙所至,皆祠而奉之。
父母国也,乃无专祠,以慰里人不朽之思。
说友景行高风久矣,滥兹分牧,亦且踰期,始克肇新斯堂,俨设公像,以补此邦之缺典。
是役也,上而朝廷,中而士大夫,下而闾巷之髦倪,莫不谓然。
然则公之所以深服乎人心,而莫间于今古者,无他,就仁义上立脚,做了天地间第一等人而已。
做好官易,做好事难,谁谓华能胜实哉!
敢因穆叔不朽之说,试从诸君评之,庶相与勉乎其大者,无务为其速朽耳!
焦山周鼎铭拓本后癸巳 清 · 翁方纲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
惟古册命在礼器,史逸之祝今不存。
寰尨𨚕戠牧与颂,于鼎宝敦于壶尊
窃从礼文窥礼意,所谓内门即庙门。
或立于中或于右,曰宰曰伯咸骏奔。
立于中者面则北,再拜受册诒子孙。
龟巢老人昔所咏,摩尼每照祇树园。
近时新城二王辈,寻文感事称引繁。
穆倩。)钝翁。)相继各有释,杨刘不作谁与论。
或言南仲笃周祜,北城于方西拒昆。
或言江汉常武世,并列方召申与樊。
亦如岐阳十石鼓,文王宣王争考援。
焦山山合水环处,云䨓隐隐龙蜿蜿。
寺中摹本又已讹,江声怒回绕堂轩。
英光万古照山水,彼偷夺者何足言。
他时海门秋月夜,手量扃腹穷根原。
又答何衡阳 南朝宋 · 宗炳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
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检著。
才笔辨核,善可以警策世情,实中区之美谈也。
观足下意,非谓制佛法者非圣也,但其法权而无实耳。
未审竟何以了其无实。
今相与断,见事大计,失得略半也。
灵化超于玄极之表,其故糺结于幽冥之中,曾无神人指掌相语,徒信史之阙文于焚烧之后,便欲以废顿神化,相助寒心也。
夫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物有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
今诳以不灭,欺以成佛,使髡首赭衣,焚身然指,不复用天分以养父母、夫妇、父子之道。
从佛法已来,沙河以西三十六国,未暨中华,绝此绪者亿兆人矣。
东夷西羌,或可圣贤,及由金日磾得来之类,将生而不得生者多矣。
若使佛法无实,纳隍之酷,岂可胜言?
反经之权,为合何道,而云欲以矫诳过正,以治外国刚强忿戾之民乎?
夫忿戾之类,约法三章,交赏见罚,尚不信惧,宁当复以即色本无,泥洹法身,十二因缘,微尘劫数之言,以治之乎?
禀此训者,皆足下所谓禀气清和,怀仁抱义之徒也。
资清和以疏微言,厉信义以习妙行,故遂能证照观法,法照俱空,而至于道。
皆佛经所载,而足下所信矣。
至若近世,通神令德,若孙兴公所赞八贤,支道林所颂五哲,皆时所共高,故二子得以缀笔,复何得其谓妄语乎?
孙称竺法护之渊达于法兰淳博,吾不关雅俗,不知常比何士?
法兰弟子道邃,未逮其师,孙论之时,以对胜流。
云谓庾文秉也,是护、二公当又出之。
吾都不识琳比丘,又不悉世论。
若足下谓与文秉等者,自可不后道邃,犹当后护、也。
前评未为失言,诚能僧貌天虚,深识真伪,何必非天帝释化作,故激厉以成佛邪?
《白黑论》未可以为诚实也。
来告所疑,若实有来生报应,周、孔何故默无片言?
此固偏见之恒疑也,真宜所共明。
夫圣神玄发,感而后应,非先物而唱者也。
商、周之季,民坠涂炭,杀逆横流,举世情而感圣者乱也,故《六经》之应,治而已矣,是以无佛言焉。
刘向称《禹贡》九州,盖述《山海》所记,申毒之民,偎人而爱人。
郭璞谓之天竺,浮屠所兴。
虽此之所夷,然万士星陈于太虚,竟知孰为华哉?
推其偎爱之感,故浮屠之化应焉。
彼之粗者,杂有乱虐,君臣不治,此之精者,随时抱道,佛事亦存。
虽可有禀法性于伊洛,餐真际于洙泗,苟史佚以非治道而不书,卜商以皆儒术而弗编。
纵复或存于复壁之外典,复为秦王所烧,周、孔之无言,未必审也。
夫玄虚之道,灵仙之事,世典未尝无之,而夫子道言远,见庄周之篇,瑶池之宴,乃从汲冢中出。
然则治之《五经》,未可以塞天表之奇化也。
难又曰:若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空有未殊,何得贤愚异称?
夫佛经所称即色为空,无复异者,非谓无有,有而空耳。
有也,则贤愚异称;
空也,则万异俱空。
夫色不自色,虽色而空,缘合而有,本自无有,皆如幻之所作,梦之所见,虽有非有,将来未至,过去已灭,见在不住,又无定有。
凡此数义,皆玄圣致极之理,以言斥之,诚难朗然。
由此观物,我亦实觉其昭然,所以旷焉,增洗汰之清也。
足下当何能安之?
又云,形神相资,古人譬之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存?
夫火者薪之所生,神非形之所作,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则超形独存。
无形而神存,法身常住之谓也。
是以始自凡夫,终则如来。
虽一生尚粗,苟有识向,万劫不没,必习以清升。
螟蛉有子,蜾嬴负之,况在神明,理阴宝积之盖,升镫王之座,何为无期?
又疑释迦以尽权救物,岂独不爱数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不以晓邪见之徒。
夫虽云善权,感应显昧,各依罪福。
昔佛为众说,又放光明,皆素积妙诚,故得神游若时。
言,成已著之筌,故慢者可睹光明,发由观照,邪见无缘瞻洒。
今睹经而不悛其慢,先洒夫复何益。
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复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复谓是妄说耳。
恒星不见,夜明也。
考其年月,即佛生放光之夜也,管幼安风夜泛海,同侣皆没,安于暗中见光,投光赴岛,阖门独济。
夫佛无适莫,唯善是应。
而致应若王祥、郭巨之类,不可称说,即亦见光之符也,岂足下未见,便无佛哉?
又,陈周孔之盛,唯方佛为弘,然此国治世,君王之盛耳,但精神无灭,冥运而已。
一生瞬息之中,八苦备有,虽克儒业以整俄顷,而未几已灭,三监之难。
父子相疑,兄弟相戮。
七十二子虽复升堂入室,年五十者,曾无数人。
颜夭冉疾,由醢予族,赐灭其须,匡、陈之苦,岂可胜言?
忍饥弘道,诸国乱流,竟何所救?
以佛法观之,唯见其哀,岂非世物宿缘所萃邪?
若所被之实理,于斯犹未为深弘。
若使外率礼乐,内脩无生,澄神于泥洹之境,以亿劫为当年,岂不诚弘哉!
事不传后,理未可知,幸勿据粗迹,而云周孔则不然也。
人皆谓佛妄语,《山海经》说死而更生者甚众,昆仑之山,广都之野,轩辕之丘,不死之国,气不寒暑,凤卵是食,甘露是饮,荫玗琪之树,歃朱泉之水,人皆数千岁不死。
及化为黄能,入于羽渊,申生、伯有之类,丘明所说,亦不少矣。
皆可推此之粗,以信彼之精者也。
承音有道,闻佛法而敛衽者,必不啻作蒲城之死士可知矣。
当由所闻者未高故邪?
足下所闻者高,于今犹可豹变也。
人是精神物,但使归信灵极,粗禀教诫,纵复微薄,亦足为感。
感则弥升,岂非脱或不灭之良计邪?
昔不灭之实,事如佛言,而神背心毁,自逆幽司,安知今生之苦毒者,非往生之故尔邪。
轻以独见慠尊神之训,恐或自贻伊阻也。
佛经说释迦文昔为小乘比丘而毁大乘,犹为此备苦地狱,经历劫数,况都不信者邪?
复何以断此经必虚乎?
足下所诘前书中语,为因琳道人章句耳。
其意既已粗达,不能复一二辩答,所制《明佛论》,已事事有通。
今付往,足下力为善寻,具告中否。
老将死,以此续其书耳。
此书至,便倚索答,殊不密悉。
宗炳(《弘明集》三。)
汉永平碑阴绍熙五年四月 南宋 · 晏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四、石门碑醳
汉中郡太守鄐君修桥格碑,壹百五十有九字。
汉明帝永平六年刻于褒余谷中,其纪号先《巴官铁盆铭》一岁。
绍熙甲寅三月甲□,南郑晏袤以堰事至褒谷,获此刻于石门西南险侧断崖中。
先是癸丑夏秋积雨,苔藓剥落,至是□画始见,字法奇劲,古意有馀。
光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
建武永平西汉未远,故字画简古严正,观之使人起敬不暇。
高皇帝兴王汉中,出散入秦,道由子午,涂路涩艰,因秦取蜀之石牛道,开通石门
史虽不书,灵帝建宁五年衡官掾仇审颂太守李翕郙阁碑》云:「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
石门虽基于秦,而开于高帝明矣。
威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镌碑石门中,纪永平四年司隶校尉杨君孟文以诏书凿通石门,则又从而广之。
通道几五十年,至安帝永初元年,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复循子午,凡十五年。
顺帝延光四年,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复通褒余。
则此路自秦汉以来,通塞屡矣。
今碑刻于永平六年,载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
太守钜鹿鄐君部掾治级,王弘、史荀茂、张宇、韩岑等典功作,太守广汉杨显始作桥阁六百廿三、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
九年四月成就,刻石纪工器钱粟成数于崖壁中,去石门不百步。
惜乎崖庼碑断,字有□阙。
今所凿栈道石窍具存,乃知杨孟文石门于四年辛酉岁,鄐君、杨君治桥。
壹千一百三十三年之后,物之显晦,盖有定数如此。
鄐君、杨君为民兴此阁道,三年而后成,曾不讳劳,而史逸其名。
苔藓封护至今,必为风雨所剥,此□遐亦摩灭矣。
敬书碑阴,俾来者有以取信焉。
夏四月六日临淄晏袤书。
颂德赋东宫生日献)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四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惟先王之建国,体皇极而垂制。
仰则观于辰象,俯则察于地义。
前星为帝座之辅,苍震乃少阳之位。
非明德与茂亲,不足膺兹主器。
故万邦以贞,而本枝百世。
是必天锡嘉祉,神输百祥,山河资其正气,日月分其融光,膺期运以载诞,配乾坤而永昌者也。
惟我储后,昭明俊德,黄裳元吉,沉潜刚克。
钩深致远,曾莫揖其津涯;
问安视膳,每或形于颜色。
在昔冲让,高追太伯
乃剖麟符,保釐东宅。
受道师傅,稽疑典册。
化自诚心,风行邦国。
乃拥干旌,南徐之城,左抚句吴,前对敬亭。
京师河润,盛德日新。
其畏如夏,其惠如春。
谢傅围棋,静一方之沴气;
条侯高卧,息万里之惊尘。
令问孔昭,元功莫二。
人情不可以久郁,皇统不可以终避,乃畏天命,允兹储贰
鸣玉轪以徐来,与春郊而总至。
龙楼雾廓,鸡戟风生。
珍符叠委,和气交迎。
百度以之而式序,多垒以之而载清。
史书有年,衢传颂声。
岂人事之协赞,信宗祊之降灵。
于是玄圃凝阴,瑶山密雪。
宣猷之缇幕半下,濛汜之曾冰乍结。
爰书庆诞之日,始过嘉平之节。
丽正晨启,重明夙设。
调护之客、娱侍之臣,峨冠炜烨,佩玉璘玢,咸稽首而再拜,献多福于万春。
有宫坊之下吏,乃捧觞而进称,曰:自古圣贤,率由辅导
伊徇名与课实,故成败之异效。
粤若成王史佚周、召,左右前后,惟仁与孝,靡过不举,无善不告。
兹君臣之一体,故风声之克劭。
降及后代,亦慎厥初,实聘四老,复延二疏,咸由古道,以佑皇储。
若乃征和戾园,有思台、博望之盛;
贞观承乾,有玄龄、魏徵之重。
或有其礼而无人,或有其人而不用。
何择祸之忘轻,信非贤而罔共。
英英副君,鉴古知今。
百揆在乎手,万务经其心。
朝廷之所寄者重,苍生之所望者深。
既赏兴王之谏,亦访百官之箴。
故曰生民在勤,好问则裕。
不躬不亲,人将孰信?
一游一豫,乐有常庆。
节八音以导其和平,调五味以适其喜怒。
情义兼于家国,故知无不为;
爱敬极于君亲,故惟道是谕。
俭以足用,而施舍不可不行;
仁以接物,而刑罚不可不具。
冗官宜省,而才不可遗;
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
居安思危,睹灾而惧。
上分一人之忧,以成天下之务。
俾中外之禔福,与宗祧而永固。
伊下臣之不佞,蒙国士之殊遇。
实含和而吐颂,岂登高之能赋?
愿降鉴于刍荛,庶效诚于尘露。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许批答(二 元祐三年九月二日1088年9月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览表具之。
朕闻之,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
子挟而维之,目见正色,耳闻正言
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未闻四子以老而求退,亦未闻成王以老而听其去也。
朕虽不德,犹庶几成王之治。
卿虽老矣,独不能以四子之心为心乎?
勉卒辅朕,无愧前人。
泸川都督王湛神道碑684年2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汉高祖应天顺人。祭蚩尤于沛庭。
斩大蛇于丰泽。则丰沛之豪杰乘于云矣。
惟汉光武龙飞凤翔。举新市之八千。
破王寻之百万。则南阳之佐命动于天矣。
高祖神尧皇帝以唐侯而建国。从晋阳以起兵。
协和万邦。光宅天下。
太原之衣冠有大勋矣。公讳
字怀元太原晋阳人也。
十一代祖卓。给事中
常山公主河东汤沐邑
因家焉。葬于长寿县
故乡有太原之号。皇业伊始。
公以中涓从事赐田鄠杜间。今为雍州人也。
昔武王定于下人。太子宾于上帝。
基丰镐而开国。籍神仙以命氏。
霸则司徒所让位。天子所不臣。
昶则孝弟于闺门。务学于师友。
岂直横江斩将。南登建业之台。
玉食金沟。北徙邙山之宅。
自兹厥后。数百年间。
国移三统。周人共推其代禄。
家徙五陵。汉朝不易其冠冕。
曾祖迈。后魏中书侍郎彭城王府司马
周春官大夫都督晋阳侯。祖亮。
本州主簿司水上士。隋赠信州刺史
太名革于东魏。天命集于西周
宗伯所以辨其仪。林衡所以平其守。
父绰。秦孝王府掾仁寿宫监离石郡通守晋阳侯
皇朝石州刺史。逆贼刘武周攻陷郡城。
因而遇害。赠代州总管
谥曰烈侯。礼也。
天造草昧。王业艰难。
周师才至于太原兵遂入于离石
负户而汲。不能西戎之祸。
析骸而爨。不能解南楚之围。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
公承圣贤之末代。属丧乱之宏多。
天子乘舆。方靖秣陵之气。
诸侯斧钺。莫救骊山之烽。
国有命而何言。邦无道而斯隐。
大业之季。本州察孝廉
非其好也。高祖乃操斗极。
拜图书。再驾临于孟津
五星合于东井。公解衣而济。
策杖而行。郦食其之长者。
汉祖而长揖。袁曜卿茂才
见曹公而不拜。从平霍邑
授紫金光禄大夫。入长安
左光禄大夫。历丞相相国二府典签参军事
高祖受禅。擢为通事舍人通直散骑侍郎
封金水县侯食邑七百户。
稍迁虞部郎中。丁烈侯艰去职。
寻起为陇西别驾商鄜二州刺史上柱国荆州大都督府司马冀州刺史其封邑。
誓以河山萧相立功于万代。
留侯决策于千里。愿持一郡。
洛阳之任耿纯。兼摄八州。
江都之拜陶侃龙朔三年
使持节东督泸荣溱珍四州诸军事泸州刺史江阳县地
泸水提封。参伐下而为益州
岐山上而为井络。尺兵再戢。
黄昌两日之歌。槃水斯来。
景伯三年之化。功成露冕。
岁及悬车。叹疏广之知足。
祁奚之请老。乾封二年
上书乞骸骨。诏公禄赐同京官。
仍朝朔望。天子历吉日。
协灵辰。郊上元
祀清庙。诏公行太尉事。
国之大事。摄在有司。
苍璧黄琮。六玉以昭天地。
路鼓阴竹。九变而祠祖考。
名遂身退。居常待终。
山川则偫望并走。星象则中台夜坼。
春秋九十有三。以咸亨三年七月十七日
薨于京师永崇里。谥曰敏
丧事官给。赐物三百段。
米粟三百石。葬日车服往还。
有司监护。公幼偏罚
毁瘠过人。八岁读诗至无母恃。
废书恸哭。呕血数升。
逮事继亲。孝闻州党。
恩深母子。比王元之事亲。
梦感夫妻。等衡卿之至孝。
年才一纪。有若成人。
吏部薛公。见而称叹。
颍川司马德操。早知刘廙
谯国之夏侯泰初。深叹乐毅
兵次霍邑。力战有功。
高祖嘉之。赐良马一匹。
进围京城。为伏弩所中。
高祖临视。赐物三百段。
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武德之始。奉使岭南
冯盎等稽首称臣。献琛奉贽。
舍人薛卓。遇害北庭
诏公责问。单于谢罪。
赐黄金五十斤。杂䌽二百段。
南踰涨海。北渡阴山
大中大夫尉佗之黄屋。高车使者匈奴之铁券。
离石之难也。枕干而寝。
见星而行。号泣不绝声者千里。
水浆不入口者数日。同武陵之任袭。
入搆诸羌。异河内张武
空持遗剑。吴远由其得铭。
王裒以之攀柏。冀州境内。
旧多淫祀。褰帷按部。
申明法禁。诏书迁秩
百姓攀车。立庙
树碑颂德。亦犹栾巴典郡。
山鬼潜移。张禹牧州。
江涛不起。公出身六十载。
遗爱二十州。遂罢方岳之官。
仍居上台之位。始于拨乱。
伊尹之辅成汤。终于太平。
轩辕之得风后。然后拂衣高蹈。
躬览载籍。著遗诫十八章。
盛行于代。法文王周易之变。
尼父孝经之篇。穷性命之理。
尽天人之际。庄周著论。
也若浮。史佚立言。
殁而不朽。越文明元年二月十七日
陪葬于献陵。礼也。
长子朝散大夫扶风遐观等。生刍一束
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
能行大夫之孝。京兆载开其新阡。
昆吾用昭其旧德。百年宫室。
宛在章台之东。五校军营。
依然茂陵之下。其铭曰。
昔在汤武。阿衡尚父。
下及高光萧何邓禹
皇天眷命。赫矣高祖
惟岳降神。克元辅
攻城野战。张飞关羽
奇策密谋。荀彧贾诩
始陪营卫。仍参幕府
旌节龙沙轩旗象浦
出临方岳。入调风雨。
也荣。池台钟鼓。
其死也哀。陈兵复土。
孝乎惟孝。无父何怙。
刊石勒铭。永传终古。
东宫故事十四首 其八 七月二日1177年7月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史记》:周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曰:「天子无戏言。
言则史官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某闻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夫以日月之明不能无过,其卒能照临万方者,以更之速也。
是故改过不吝者,成汤之圣也;
不贰过者,颜渊之贤也。
然则人君之于言动虽有过差,初未为害,顾改之何如耳。
成王削桐叶以戏其弟,为史佚者告之以「天子无戏言」是也,若就其戏而成其失则非矣。
幸而叔虞之贤封之可也,假令叔虞如象之傲,不足以君大国,亦将封之乎?
又不幸他日成王许其臣以非常之爵赏,加其臣以非罪之刑戮,亦将实其言而行之乎?
殆非所以示万世也。
后汉惠帝时以朝太后于长乐,数跸烦民,筑复道于武库南。
叔孙通谏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
惧曰:「急坏之」。
此正得成汤改过不吝,颜渊不贰过之义矣。
叔孙通不能将顺其美,乃曰:「人主无过举。
今已作,百姓皆知之。
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
遂诏有司立原庙。
呜呼!
叔孙通之告惠帝,正犹史佚之告成王,徒知教人主以遂非,而不知导人主以迁善,此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所以深讥其谬也欤!
著作郎厅壁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六
化成天下。莫尚乎文。
文之大司。是为国史。
职在褒贬惩劝。区别昏明。
故駉牧颂于鲁侯。祈招讽于楚子。
史官之任有述作。盖王者之元符。
生人之极教也。昔沮诵仓颉
黄帝史臣。文字以兴。
其来尚矣。若南正北正
建于颛顼。羲氏和氏。
命于唐尧。更虞夏商。
代序天地。周官宗伯之属。
太史正岁年以序事。小史奠系代辨昭穆。
内史受纳访以诏王听理。外史达书名于四方。
前志所载。有左史记事。
或箴王之阙。或司过于朝。
所典不同。其纳君于善一也。
传曰。天子有日官。
史逸史伯是也。诸侯有日御。
裨灶子韦是也。倚相在楚。
南史在齐。董狐在晋。
邦之司直也。其事举则三灵不慝。
其政息则百度惟危。故先王贵之。
至于汉廷。参用周礼。
太史公既殁。其子迁
缄金匮石室之文焉。降及东京永平中。
特诏班固著作东观。继其事者。
杨彪蔡邕。由是太史但掌天文律历而已。
小雅寝周。圣人生鲁。
道尊而文武将坠。德至而天地不通。
感于获麟。叹于与蜡。
爰制国典。邱明传之。
因历象以正时元。假鬼神而讨有罪。
善人劝焉。淫人惧焉。
百代之英。所由用也。
向若前代阙能文之史。旷记事之官。
虽禹舜之烈无闻焉。有国有家。
何以直道而行也。魏太和年。
肇以著作名官。为中书属。
晋元康年。改隶秘书
朝服单衣介帻。始亲职。
必选名臣。传历宋齐梁陈。
官品第六。元魏高齐周隋。
秩从五品。魏则王沈侍中兼之。
卫凯以尚书带之。至于有晋。
若史材之美。陈寿佐郎迁。
元舅之尊。庾亮中书领。
宋则徐爰何承天。齐则沈约裴子野
梁则陆云公姚察。陈则顾野王张正见
后魏崔光高允北齐邢子才魏收
周则苏亮柳虬。隋则虞绰王劭
皆一朝名选也。贞观初
梁国文昭公郑国文贞公统英儒盛才。修五代史。
天子亲垂笔削。与春秋合符。
巍巍乎史氏之光耀也。因是开馆于内。
别立史官。多以著作郎领带其职。
而旧史所掌。唯碑志祭祝之文在焉。
然以其能综偫言。且居百乘。
出典下国。转为郎官
经纬斯文。昭宣有政。
或上迁秘书少监。或擢拜中书舍人
不易其任也。天命元圣。
降而为唐。唐之建官。
罔非俊乂。若虞永兴德函大雅。
魏侍中才高王佐。郑吏部绝韵锵鸣。
崔司业雄词飞动。皆历焉。
今上兼帝王之极功。总文武之能事。
思所以比崇轩皞。绍美唐虞。
润色乎大猷。发明乎皇道。
问谁献箴。则宾客崔氏。
问谁执简。则恒传吴公。
胡谕德游刃诗骚。韦庶子贯珠今古。
济济多士。时惟秉文
盛矣哉。同风乎雅颂也。
名岳已迁。别封天柱。
旧章不改。尚列周官。
登陟蓬莱之峰。循环藏室之奥。
从容简贵。信君子保明宏道之司欤。
大著作清河崔公名杰。天宝三载
秘书郎拜。阅天禄之图书。
践人文之苑囿。澡身于三德。
研虑于六经。执谦而
好善能泽。惠风吟于秀水。
月镜于安流。代为元臣。
家曰茂绪。壮宫室者。
必邓林之条干乎。以儒雅之姿。
从班蔡之后。挥绰令誉。
达于清朝。则百禄随之。
曷其有极矣。先是命官之记。
不列于斋。以华职忝末班。
与闻前志。拜命之辱。
敢叙官之守云。时天宝七载二月辛亥记。
钟侍郎震侍左侍郎中书侍讲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七、《翰苑新书》续集卷七、《八代四六全书》卷九
大君涣号,小宰升贤。
三铨审官,尤重左曹之衡尺;
一佛出世,仍兼右掖之丝纶。
碧落弥高,紫微增焕。
恭惟某官目营四海,胸著千年。
关百圣于寸心,不夷不惠而愿孔子之学;
扫千军于独笔,非韩非孟而成欧阳之文。
云雷十载之经纶,江汉六年之方泳。
怒鹏既击,凡马皆空。
蜕骨地仙,直上蓬莱瀛洲之岛;
彯缨天策,遍仪承明金马之庭。
尧醲舜醺,最宜为诰;
班香宋艳,安敢比材!
道不陈于前,在庭无出其右。
日献月纳,亦有嘉谋;
除岁迁,士无异论。
四辅既备,命史佚以记言;
五礼有庸,咨伯夷而降典。
露门重席,星户鸣珂。
缉熙有赖于仔肩,左右宜咨于汝翼。
掌六典之贰,更追裴马之踪;
遂万物之宜,即接夔龙之武。
某夙蒙推挽,竟自颠隮。
今堕孤云落照之边,谁复高山流水之赏!
江梅尚难于寄驿,海棕讵易以移栽。
然蓬婆雪边,十暑碎杜陵
在玉堂天上,一寒望范叔之袍。
送胡剑西太史使楚藩 明 · 尹台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冰河冻柳变条初,玉节遥将尺驷车。
湘北暖归花竞发,衡阳春过雁应疏。
封唐史佚策堪载,历国延陵聘孰如。
朱社菁茆千叶祚,周家大训在丹书。
钱穆父尚书蒋颍叔侍郎从驾景灵宫二首 其一 北宋 · 范祖禹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紫嵩清洛映重闉(自注:紫嵩清洛,西都二馆),旧隐荒芜白发新。
麋鹿未能驯野性,鸾凰何敢望前尘。
分班拜舞趋文陛,扈跸赓歌纪庆辰。
共助成王朝太室,惭非史佚奉明禋。